close

類風濕關節炎 標靶治療有譜

【聯合晚報╱記者黃玉芳/台北報導】
2014.04.14 03:18 pm

類風濕性關節炎未來可望也有「標靶治療」,台北榮總研究團隊發現,患者關節中的「滑膜細胞」快速增生、侵襲,才造成軟骨及骨頭壞死,使得關節破壞、變形。而滑膜組織發炎與一種蛋白質「AREG」過度表現有關,未來將可以設計治療藥物,從上游阻斷發炎途徑,避免關節炎持續惡化。

國內約有10萬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,患者常苦於疼痛,如果又發生關節變形,連吃飯、盥洗等日常生活都成問題。

台北榮總副院長張德明表示,人體關節中有「滑膜細胞」,原本是分泌液體潤滑關節,但當滑膜發炎時,滑膜細胞會像癌細胞一樣,快速增生、侵襲,導致軟骨及骨頭的壞死,破壞關節。

榮總研究團隊發現,造成滑膜細胞增生的「破壞份子」,與一種蛋白質「AREG」過度表現有關,未來可以鎖定「AREG」進行標靶治療,設計治療藥物,就可以從疾病的上游延緩、甚至停止滑膜細胞的持續破壞。

另外,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常有體重過輕的現象,榮總另一項研究,則是發現身體發炎時,會影響胃腸道內分泌系統。

榮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志彥表示,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未經治療前,身體質量指數 (BMI)大約都在21、22左右,屬於中間偏瘦的體型;研究發現,由於腸道賀爾蒙會影響食欲、體重、脂肪與肌肉組成,一旦發炎問題沒有經過治療,身材的胖瘦也容易跟著失控,如果過瘦,容易增加死亡率。

這兩項研究成果都刊登於2月的國際期刊「風濕病學」(RHEUMATOLOGY) ,未來將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治療計畫。

【2014/04/14 聯合晚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
全文網址: 類風濕關節炎 標靶治療有譜 | 醫藥新聞 | 健康醫藥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HEALTH/HEA1/8611765.shtml#ixzz2zQUlxy3y
Power By udn.com

  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治類風濕關節炎 新藥6月上市

【聯合晚報╱記者陳麗婷/台北報導】
2014.03.27 03:05 pm

類風濕關節炎等患者,目前國內有六種生物製劑可供治療,但必須靠打針比較不方便,且依每種藥物特性不同,有可能造成肺結核或B型肝炎活化等副作用。三總研究合成三種新的小分子藥物,細胞研究發現,使用低劑量效果就不錯、且副作用少,已通過國科會三年研究計畫,是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的潛力藥物。

三總風濕免疫科醫師劉峰誠表示,小分子藥物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是未來趨勢,美國FDA已於2012年11月核准小分子藥物Xeljanz(tofacitinib),用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。這種口服小分子藥物服用方便,可以減少發炎細胞激素產生,且副作用較小,但仍須醫師評估適合哪一類患者使用。

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表示,目前國內有六種生物製劑,可用來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等患者,但因針劑施打較麻煩,且必須冷藏保存,患者出國或出門在外非常不方便。此外,這類藥物依不同特性,可能造成肺結核或B型肝炎活化,治療前必須謹慎評估。

林孝義表示,小分子藥物研究顯示治療效果不錯,主要副作用為帶狀皰疹機率較高,但只要定期追蹤,副作用並不大,國內已取得小分子藥物Xeljanz藥證,預計6月上市,目前仍在評估應用於二線或三線治療藥物。

國內也積極自行發展相關藥物,劉峰誠表示,2008年團隊依據阿斯匹靈結構,已將小分子藥物經由篩選、改良、合成等步驟,找到三種水楊酸類的小分子藥物,具有調節自體免疫疾病的能力。

近來三總更進一步參考天然五穀、蔬果中的槲皮素的結構,研究合成出三種新的小分子藥物,研究團隊將進行動物實驗,未來有機會成為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的潛力藥物。

【2014/03/27 聯合晚報】@ http://udn.co

 

全文網址: 治類風濕關節炎 新藥6月上市 | 醫藥新聞 | 健康醫藥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HEALTH/HEA1/8575117.shtml#ixzz2zQZFKXYK
Power By udn.com

    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持續治療,力搏類風濕性關節炎!

2014/04/01
【聯合線上企劃/受訪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留美萍醫師、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陳國書醫師】
關節對稱一起「熱.腫.痛」 勿輕忽!
「好痛啊!」晨醒時,身體僵硬這個「老症頭」開始變本加厲,46歲的A小姐(化名)現在還得忍受關節紅腫疼痛,「摸起來還熱熱的!」 「若有對稱性的關節疼痛,就要當心是類風濕性關節炎!」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陳國書醫師提醒,不少病患往往不清楚身體發出的「警訊」而耽誤就醫時機,像晨醒後四肢僵硬,經常超過一小時,甚至痛到中午才舒緩,不適部位常出現在手指、手腕、腳趾、膝關節等,「這就是很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,應盡速就醫,不能拖!」

越早治療效果越好,持續治療更助病情緩解!
陳國書表示,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病因不明的慢性病,如果發現得早,及早治療都能收到不錯的效果,目前治療的藥物包括類固醇、免疫抑制藥與生物製劑等,「早日發現,醫師都能對症下藥,避免關節永久的破壞及變形。」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留美萍醫師則表示,不只要接受治療,更要持續治療,不少病患常覺得自己症狀好轉而中斷治療,這是很危險的。「就像是火燒厝,就算火變小,一旦停止治療,星星之火又會燒起來!還越燒越旺!」
留美萍曾經遇過明明病情算是輕度的病患,但吃藥卻斷斷續續,時吃時停,導致關節持續變形,最後腳變形走路不便,手變形連碗筷都拿不了,「這都是太輕忽病情,沒有持續治療的後果!」

輕忽病情恐損傷關節功能!
留美萍指出,類風濕性關節炎若過度輕忽會造成全身器官受侵犯,造成永久性傷害;一般輕度患者口服藥物即可獲得控制,中重度患者則是可以考慮透過生物製劑做治療。留美萍也提醒,若曾經罹患肺結核或B肝、C肝等潛伏病患,較可能有副作用,治療前建議告知醫師自身的病史進行風險評估。
「只要在關節變形前確診,及早開始治療便能有效控制。」陳國書補充,目前治療方式也越來越多元,注射方式也有傳統針劑及新式注射筆可選擇;每種生物製劑的注射週期也不相同,代謝速度、副作用也不盡相同,每位病患適用條件不同,可與醫師討論使用。
兩位醫師不約而同提醒,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只要透過早期治療,且治療不間斷,幾乎可以完全緩解,保有一定的生活品質和身體機能,別輕易灰心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john 的頭像
    ajohn

    ajohnwoung的部落格

    a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