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始地貌前怎會突然出現一座現代建築物?
"哈利路亞音樂廳",坐落在黃龍洞生態廣場前的位置,原名為黃龍洞生態劇場,
斜坡面屋顶全部為绿茵花草屋樣,外牆由當地青石頁岩構建成的音符弦線幕牆,
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。建成於2009年,建築總面積為4970平方米,總投資1.6億元。

著名的繪畫藝術大師黃永玉為音樂廳題寫了廳名。
(直覺這字很特別所以拍下來,回來才知道有這麼一位大師)
進入景區後購票,先來個搖晃吊橋大競走,
走在我前頭的妹妹故意走晃得厲害,接著這幾位只好一起搖擺了!
不過這兩位看起來很開心喔!!
整個景區很大,大約十分鐘的路程才能走到洞口。沿途是生態廣場的風光。
紅得發亮,是今年見到最美的一株紅葉了!僅此一棵。快快拍下!
走廊邊有個大型水車,兩位長輩自動前往,開心又費力的踏踏。
長廊之後接著一路的上樓梯,此時大約下午四點,天氣涼爽,銀杏橘黃的葉子很美,
過幾年長得再大再茂盛一點,一定更美。
黃龍洞必須與導覽解說員同行,十人~十五人一組。黃龍洞又稱黃龍泉,
是世界自然遺產,是中國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
重要組成部分。
以高闊的洞天、幽深的暗河、懸空的瀑布、密集的石筍構成了國內外
獨樹一幟的地下洞府,幾乎包攬了洞穴的全部內容,被專家稱為世界溶洞
的"全能冠軍",因而享有" 中華神奇洞府,世界溶洞奇觀"的美譽。
黃龍洞總面積為48公頃(14萬5200坪),已探明的洞底總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(3萬250坪),全長15華里(大約7.5公里),垂直高度140尺(50層樓左右),
整個溶洞猶如古木"盤根錯節",彷彿地下魔宮。
大約3.8億年前,黃龍洞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,沉積了可溶性強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地層,經過漫長年代開始孕育洞穴,
直到6500萬年前地殼抬升,出現了千溶洞,然後經岩溶和水流作用,形成了今日的地下奇觀。
黃龍洞目前已開發的洞内景觀面積约20公頃,只分旱洞和水洞。共四層,長13公里,
最高處百餘公尺。屬石灰岩地下河侵蝕型洞穴,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。
兩層水洞與兩層旱洞上下縱橫,形成洞下洞,樓上樓螺旋結構,最大洞的面積12000平方米,可容纳上萬人。
洞内有一個水庫、兩條陰河、三條地下瀑布、四個水潭、十三個大廳、九十六條遊廊。
總共有龍宮、水晶宮、石琴山、天仙水、鄉水河、迷宮等遊覽線。

定海神針最為驚奇。高達19.2米,直徑10厘米,通體透明,直抵宮頂。
(千丘田) 好像在看外星人的星球,科幻片應該是到這種地方來取景的!
洞内流痕、邊石、倒石芽、倒鍋狀窩穴階段發育良好,鈣質石積物呈五顏六色,絢麗多姿。
(樓高約五層)現代感的迴旋樓梯在原始的石洞裡一點也不衝突
還蠻有美感的
穹頂石壁滴水沉澱的石乳、石柱、石筍、石幔、石琴、石花等。到處都是。
龍宫是黄龍洞中的精華,面積约1600平方米。“龍王寶座”位居中央,數以千計
的石柱、石筍林立四周。
照片只是整個石洞的1/4大小,往下走還要再走一個小時。
許多照片地方太暗,太大,很難拍攝,也拍不出壯觀的感覺。
地理條件的不同,鐘乳石形成的時間也不一樣,大部分的說法是一百年只長一公分,也有的是10年一公分
不論哪個說法,洞裡的大小小的鐘乳石、石筍、石柱....,各個都是老傢伙,更別說萬年妖精了!
一個早上的陡坡大峽谷,下午一個半小時上山下海式的山洞階梯,
真是累壞了所有人的小腿! 離開山洞之後,先坐下來欣賞一下美麗的景緻。
黃龍洞裡還有一個迷宮可去,但需一個小時的時間,我是回到台灣才知道,原來
迷宮地處黄龍洞最底層,洞内鐘乳石种類較多,景觀異常集中,
潔白晶瑩的鐘乳石、石筍、石柱、石幔、石花、卷曲石、石珍珠、石珊瑚等玲瓏剔透,
不染塵埃,溶洞景觀琳瑯滿目,美不勝收、與粗獷宏偉的黄龍洞龍宫相比,迷宫更顯精美绮麗。
可惜當時我們的腿力不勝之外,還好時間也不予許,不然一定嘔死了。
從上往下生長: 鐘乳石。 從下往上生長: 石筍。
兩者連接: 石柱
鐘如石長成一片: 石幔